九个关键词,展开“集光片羽”对技术与生活的多元读解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视频拍摄:New Action。
由UCCA与抖音艺术携手举办的秋季大展“集光片羽”正在UCCA Edge展出,并持续至2023年1月8日。展览汇集27位(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涵盖数字影像、电子游戏、交互装置等多种形式的视听艺术作品。就让我们以展览中提取的九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对数字时代展开多元视角的解读。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视频拍摄:New Action
本次展览标题以成语“吉光片羽”为灵感,喻指汇集遍落于数字世界如“片羽”般珍贵、美好、具有启迪之物。展览藉由游走于数字与现实、真实与虚拟、自然与科技,理性与感性边界的艺术创作,为我们在“碎片化”语境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二者关系提供新的可能性。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本次展览将“虚构”作为策展方法,以科幻三部曲的结构,根据参展艺术家创作中呈现的意象,在UCCA Edge的空间中构筑出“自在之流”“迷雾之城”和“丰饶之海”三处虚构情境,由此串联并引领观众步入由数字与技术编织的世界,开启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探索之旅。
在UCCA Edge“集光片羽”展览现场打开抖音APP扫一扫开启互动。
“集光片羽”展览布展现场
视频拍摄:New Action
如同一片网状岛群,我们的世界密布着由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模拟环境、智能设备等当代技术所组成的微系统。这些相互依赖、此起彼伏的技术岛屿共筑起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重塑着社会的发展模式与人的生存境况。在这样的现实中,技术似乎能比我们更精微地辨识、理解乃至预测我们自己,我们却愈发难以捕捉技术的复杂流动。
“集光片羽”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均使用和(或)围绕技术展开,涵盖了数字影像、电子游戏、交互装置等多元视听形式,展现出艺术家对于技术发展及其对人类生存影响的关注与思考。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视频拍摄:New Action
“集光片羽”中反复出现的“液态”意象是对当下人类数字生存的隐喻式呈现。展览第一章节就以“流动性”为线索,将艺术家对个体数字化生活的思索与再想象串联成一段水上航程。
此外,唐潮最新委任影像《绿松石与阴影泉》中无限滚动的信息流与佩恩恩将自己从抖音等媒体平台搜集的众多影像素材“逆渲染”出的数据瀑布也将观众进一步席卷进信息数据的汪洋。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郑曦然《BOB(信仰袋)》
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视频拍摄:New Action
人工生命是否可以像现实中的生物那样感知世界?以这个问题为起点,拥有认知科学背景的艺术家郑曦然在《BOB(信仰袋)》中创造了一个名为“BOB”的虚拟生物。“BOB”的一生意外重重,历经数次生死轮回,而它生命的演化过程也会为观众带来意外与惊喜,由此揭示出知觉生物复杂但迷人的认知与行为系统。
郑曦然《BOB(信仰袋)》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来自首尔艺术二人组申承帛 金容勋的共同实践尤为关注图像生成与处理领域的科技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与图像之间关系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记忆》看似一幅装裱在木框中的肖像画,其实是一台平板电脑。当观众站在作品前方时,机器顶部的内置摄像头会默默记录下每一位停留者,通过人脸识别软件的运算,不断叠加生成画框中模糊不清的“平均脸”,从而构成一组绵延不断的观看记忆。
申承帛 金容勋《记忆》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如今的情绪识别软件能够将人的面部表情逐个拆解,经过“面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的组合分析,将其归类到高兴、悲伤、愤怒、惊讶、害怕、反感六个基本类别之中。科娜莉·沃基拉受这一算法原理启发,与演员玛丽娜·米耶·德绍合作,让她根据《面部动作编码系统》中密密麻麻的信息训练自己的面部肌肉。
而在《随机情绪串》中,艺术家利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将记录下来的面部“动作单元”随机组合,生成一系列古怪复杂的表情,然后让演员模仿这些非自然甚至不存在的表情。与此同时,这些面部信息被传输到专业情绪识别软件“Facereader”中,作品右下方的小屏幕上则会实时显示出人意料的识别结果。
科娜莉·沃基拉作品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还有部分作品为观众带来一种近似于仪式的独特体验。在郭城的《抽象神谕矿机》前,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艺术家设计的网站,互动装置将会读取用户手机的硬件性能数值,并随机生成一条如同神谕般的缩略词组合。
泛生成器小组的《无限》则再现了社交媒体平台上不断提供内容的无限滚动机制,以及我们不断“刷屏”行为所传达的身体隐喻。只要在作品前做出向上滑动的手势,形状仿佛纪念碑一般的屏幕图像就会随之向上滚动。由此,滚动成为一种纯粹的感官体验,我们全神贯注,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无休止的日常数字仪式。
郭城《抽象神谕矿机》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泛生成器小组《无限》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在《无机者的秘仪》中,张文心采用算法建模和基于物理的图像渲染技术构建了一个诡谲多变的秘境:无机主角穿梭其中,通过与灵媒的对话开启了属于无机生命的秘密仪式,获得如知觉生物一般的内在感知。
张文心《无机者的秘仪》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视频拍摄:New Action
通向四层展厅的阶梯空间在本次展览中化作一片“数字风景”。由孙一钿为空间量身打造的《看什么看》脱胎于艺术家自2020年开始创作的“空洞”系列双联画,蓝天绿树的风景贯穿了两联木板丙烯绘画。绘画中的背景以大幅墙纸和地贴的形式覆盖了整个阶梯空间,高饱和、微微虚化的透亮色彩让这片“风景”有了计算机生成图像的质感。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在影像装置《谷边》中,刘佳玉根据瑞士汝山谷下的湖光天色,收集了大量不同时间段当地天空的照片,将其作为训练数据输送进计算机模型,经过多层神经网络的复杂学习与运算,依据即时数据实时渲染出动态的天空影像并投影,重现了山谷景色。
现实中山谷湖泊所承载的季节流转和时间变化,经由机器的“想象”,呈现为展厅中一处虚实之间的静谧风景。
刘佳玉《谷边》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视频拍摄:New Action
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观众还可以游玩电子游戏获得截然不同的互动体验。拿起游戏手柄,在大卫·奥瑞利创作的游戏《万物》中,玩家可以化身孢子植物、岛屿甚至银河,随心穿梭在开放世界中,寄身于不同物质,并在富有哲思的旁白中体会万物之间可能的联结。
而在强家栋受委任全新创作的《超体副本:UCCA Edge》中,艺术家通过3D扫描技术将美术馆的户外露台转变为电子游戏中的场景。观众可以选择以单人VR游戏或多人线上互动的形式开始游戏。随着游戏关卡的递进,现实与虚拟的纠缠也变得愈发复杂,将观众置于不断升级的空间探索之旅。
大卫·奥瑞利《万物》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
强家栋《超体副本:UCCA Edge》游戏画面。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展览信息
▼
2022.9.30 – 2023.1.8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18:30最后入场)
* 展期内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
盈凯文创广场2层UCCA Edge
点击下方小程序购票
▼
参展艺术家
▼
大卫·奥瑞利、帕斯卡尔·伯奇勒、泛生成器小组、郭城、林科、柳迪、刘佳玉、陆明龙、拉斐尔·洛扎诺-亨默、佩恩恩、强家栋、上下工作室、邵纯、申承帛 金容勋、施政、宋礼焕、孙一钿、唐潮、科娜莉·沃基拉、武子杨、辛云鹏、叶轩、殷漪、安·维罗妮卡·詹森斯、张文心、张英海重工业、郑曦然
展览同期公共项目
▼
“集光片羽”展期内,我们将举行丰富多样契合此次展览主题的公共活动,其中包括策展人导览、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对谈、邀请观众参与互动的表演型讲座、分享和工作坊,以及“艺术一小时”系列抖音直播活动。此外,还将举办多场以建筑和城市为主题的特别策划活动。所有信息均以官方最新活动预告为准,欢迎关注UCCA Edge官方网站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展览相关阅读
▼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 Edge:+86 21 6628 6861
UCCA 北京:+86 10 5780 02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